Skip to main content

2013 中德文化论坛

第三届中德研讨会 2013 年 5 月 21-22 日,德国戈斯拉尔

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业人士将以 "能源的地下储存 "为主题,探讨深层地下空间技术在能源和环境综合利用方面的前景。

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 1991 年的 2.5 亿吨增加到 2008 年的 6.2 亿吨,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,而德国则以每年 8 亿吨的排放量成为欧洲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。这两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23%(中国和德国分别占 20% 和 3%)。从全球角度来看,与中国(68%的一次能源消费为碳)合作的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重大贡献。尽管经济持续增长,但两国都计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。德国希望在 2020 年前将其排放量减少 40%,而中国的目标是在 2020 年前将其碳强度在 2005 年的基础上降低 40% 至 45%。

迄今为止,中国仅拥有 6 座多孔介质天然气储气库,工作气量为 10亿立方米,但中国还拥有 14 座盐洞天然气储气库,工作气量约为 3.8亿立方米,属于著名的 "西气东输 "管道工程的一个子项目,由金坛(位于上海和南津之间)的开采和浸出洞组成。在未来几年内,中国的工作气量将大幅赶上德国。随着石油战略储备的第三阶段以及石油用量的迅速增加,在可预见的未来,中国必须建造比德国更多的原油和天然气储藏库。

通过在上述 "能源与环境 "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,在中德两国政府的支持下,中德科技、公共机构和工业网络已经建立起来。

第三届中德 "二氧化碳地下封存与能源 "研讨会于 2013 年 5 月 21-23 日在德国戈斯拉尔成功举办。

联系

宣传单

会议日程

报道

联系方式